近年來,「木鱉果」被認為對眼睛有益而受到護眼市場的熱烈歡迎。許多人選擇購買市售的木鱉果保健食品,但也有些人深信自己熬煮木鱉果雞湯或鮮榨木鱉果汁能更完整地攝取木鱉果的營養。然而,關於木鱉果是否可以安全食用,卻存在些許疑慮。有人指出,自行處理木鱉果可能會有中毒的風險。究竟木鱉果哪個部位具有毒性?它可以生吃嗎?一旦中毒,又會引發哪些症狀呢?讓這篇文章帶您深入探討。
木鱉果|簡介
木鱉果(學名: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Spreng)是葫蘆科、苦瓜屬的成員,木鱉果富含大量且多種類的類胡蘿蔔素,其中以β 胡蘿蔔素(β-carotene)與茄紅素(Lycopene)最為豐富,兩者存於假種皮中,食用價值相當高。
木鱉果尚有其他別名,例如:木鱉子、刺苦瓜、夫妻果⋯⋯等等。因其外觀似「鱉」的骨板,同時質地類似木頭,因此取名「木鱉果」。
木鱉果屬於熱帶水果,遍植於東南亞等地,許多人不知道其實台灣也有種植木鱉果,台灣的木鱉果大多分布於南台灣平地或低海拔森林,尤其是花東地區的原住民會在菜園栽植木鱉果,採收青果(未成熟的果實)食用。木鱉果的植株生長速度很快,抗病耐蟲,很好種植,唯一是其不耐低溫,因此在台灣入冬後會進入休眠的狀態,待到隔年春天才重新生長,每年5到6月開花、結果,9到11月果實成熟。
木鱉果|哪裡有毒?哪裡可以吃?
木鱉果在未成熟的時候,其果實及嫩芽是原住民常用的蔬菜之一,可以煮食。然而,需注意的是成熟後的種子含有毒性,因此在使用木鱉果時應格外小心。
- 青果和嫩芽:原住民常將木鱉果的未成熟綠色果實和嫩芽當作蔬菜來煮食,這些不為通常被用來煮湯或炒菜,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
- 嫩莖和葉子:木鱉果的嫩莖和葉子略帶甘苦,有時會和豆莢、竹筍一同烹調,增添口感和變化,有時也會將木鱉果與雞肉、魚、蝦一同燉煮,增添風味和營養價值。
- 成熟果實的種子:成熟後的木鱉果種子具有毒性,絕不能食用,否則可能導致中毒。
總結來說,使用木鱉果作為食材時,應選擇木鱉果的果肉和嫩芽,並記得剔除成熟果實的種子,以確保食用的安全性和身體健康。
木鱉果|可以生吃嗎?
有些人可能會好奇木鱉果可以生吃嗎?生吃比較能獲得木鱉果完整的養分嗎?煮熟會不會讓木鱉果的養分流失呢?我們知道,維生素可分為水溶性及脂溶性兩類,所有的食物只要正確的食用都將比大量的食用更有效也更經濟!
木鱉果的果肉及假種皮的營養成分均為「脂溶性」,若希望盡可能地攝取完整的養分則不建議生食,最好是將木鱉果入菜,炒過、吸取油脂的木鱉果,其營養成份較易被人體吸收。
然而,在夏天,有些人希望可以享受清涼的口感,這時也可以考慮鮮榨木鱉果果汁,並加入台灣人熟悉的百香果、蘋果、鳳梨果汁來調味,這樣不僅能品嘗到消暑的飲品,同時也能攝取木鱉果部分養分。
總的來說,適當地烹煮木鱉果可以保證其安全性和營養價值的充分利用,不僅可以避免毒性問題,還可以享受其獨特的風味和健康益處。
木鱉果|中毒症狀
木鱉果的種子含有毒素,若是誤食或接觸到種子部分,可能會出現以下中毒反應:
- 消化系統症狀:包括嘔吐、腹痛、腹瀉等。
- 神經系統症狀:可能有頭暈、頭痛、視力模糊、四肢無力、共振失調等症狀。
- 心血管系統症狀:可能會出現心悸、血壓波動等症狀。
- 其他症狀:可能包括皮膚刺激、口乾、口鼻腔灼熱感等不適感。
木鱉果種子的中毒反應嚴重程度取決於攝入的量和個人的敏感度,然而,有任何懷疑食物中毒的情況都應立即就醫。
結論
本篇介紹中,我們深入了解木鱉果的毒性來源、適宜的食用方式以及可能出現的中毒症狀。木鱉果的青果、嫩莖和嫩葉被視為原住民的常用蔬菜,但其成熟後的種子含有些微毒素,不應食用。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建議避免生吃木鱉果,而是將其適當加工烹煮,以確保食用的安全性和健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