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改良的木鱉果

東南亞、東亞原住民族的傳統作物——木鱉果,富含茄紅素、β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是近年保健食品的新寵兒。早期,台灣市場的木鱉果多半是從東南亞等熱帶國家進口,品質不穩定,售價也高居不下,台灣人比較難認識木鱉果的好處,如今,台東的農業改良場在政府的協助指導下,耗時 5 餘年培育國內第一代原生木鱉果品種——「木鱉果台東 1 號」。

根據農業報告,「台東 1 號」只需要 59 天結子成熟,產期較東南亞等地多出一期,屬於非常早熟的品種,每公頃農地的年產量更高達 43.8 噸,亦是東南亞品系的一倍,是非常具有經濟競爭力的品種。

台灣木鱉果主種植區域

台灣的木鱉果主要種植於嘉義、台南、高屏等南部地區,因為當地的氣候較溫暖,四季的溫度變化平緩,較適合果樹生長;東部地區像是花蓮、台東等地農民也會種植木鱉果,相對中、北部更為適合。

台灣木鱉果種植情況

木鱉果是多年生草植藤本植物,植株生長速度快,不耐強風、低溫,通常在熱帶,甚至是亞熱帶都是木鱉果喜歡的生長溫度,木鱉果約在每年5、6月開花,9到11月果實成熟,植株喜歡排水良好的有機土壤、砂質土壤且陽光充足的地區。

而台灣的木鱉果種植情況在過去幾年有所增加,但規模相對較小。主要集中在東南部地區,例如:嘉義、台南、高屏等地。

台灣木鱉果面臨的挑戰

雖然台灣在過去幾年已經有非常成功的木鱉果培育案例,也完成第一代的品種改良,大大提高每單位面積的年產量,但在台灣想要種植木鱉果仍須面臨許多挑戰,包括地狹人稠、氣候適性、市場需求、植株疾病等問題,種種因素都限制木鱉果在台灣大規模的種植與推廣。

地狹人稠

台灣的地狹人稠,導致耕地有限,農業發展的空間受到極大程度的限制。農民會選擇種植知名度高、較能盈利、風險較低,且農育技術成熟的作物,因此,選擇種植木鱉果的農民十分稀少,大量生產木鱉果更是充滿挑戰。

氣候問題

台灣因緯度的限制,僅有東南部具備種植木鱉果的溫度條件,而台灣屬於海島國家,夏季的颱風很容易就波及到果樹的生長,對於穩定生產木鱉果的亦有負面影響。

市場需求

台灣多數人民對於「木鱉果」的特色、料理、食用方式多半不了解,在市場上也較少出現木鱉果的蹤跡,儘管木鱉果具有其獨特的營養價值,然而其在台灣的需求量與知名度確實相對較低,並不像主要水果,如蘋果、水梨、芭樂般普遍。

在台灣,有一些特別關注保健食品的消費者可能會接觸到木鱉果及其衍生產品,但整體而言,木鱉果在台灣的市場需求相對有限。因此,政府、企業、農民在投資生產木鱉果時,可能會面臨市場銷售和推廣方面的挑戰,除了在改良品種,配合台灣人的口味上努力外,也需要普及木鱉果的營養知識與食用、料理方法,甚至是制定特定的市場定位及行銷策略,以提高其在台灣市場的知名度、需求量。

植株疾病

在台灣,木鱉果屬於新興作物,因為種植經驗不若傳統作物這麼豐富,更要注意植株的疾病與病蟲害,避免血本無歸的風險。

木鱉果的害蟲總類與其他葫蘆科蔬菜相較大致相同,包括小黃薊馬、粉蝨、咖啡硬介殼蟲、葉足緣椿象、瓜螟及細蟎等 13 種,其中以「咖啡硬介殼蟲」最常見,也最具危害潛力,咖啡硬介殼蟲的蟲害全年都會發生,寄主植物多達 111 科,初期排列於莖蔓上取食,隨後蔓延到葉片,被害部位會黃化、枯萎、落葉,分泌物也會影響光合作用的進行,若未及時防治,將影響周邊植株一同感染。

因此,初期發現時即需花費人力、時間將被害蟲侵襲的莖蔓移出田間,避免害蟲持續蔓延,而害蟲管理更需要注意清園工作,配合礦物油防治、設置引誘劑陷阱、套袋等等。這些都需要花費時間、人力、物力等資源進行預防和治理,對農民經濟也是不小的負擔。

小結

儘管,培育木鱉果的環境不如東南亞農業生產大國,但台灣的政府與農民仍嘗試持續改良木鱉果的種植技術,希望能夠培育出適應台灣氣候和市場需求的品種,以及解決植株疾病等問題,逐步推廣木鱉果在台灣市場的佔有率。

台灣木鱉果與東南亞木鱉果的差異

台灣本土和東南亞熱帶地區的氣候、土壤條件、農育政策不同,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到果時的品質和市場上的知名度,而台灣種植、改良的木鱉果和東南亞的品種有 2 處明顯的不同,說明如下:

木鱉果生長週期

「木鱉果台東 1 號」是台東農業改良場從台灣木鱉果「原生種」中,經過多年挑選、培育而得的新品種,每值夏季,其果實成熟期不需要 2 個月就能摘取,大約是東南亞品系的三分之二,且「台東 1 號」每公頃年產量可達43噸,是台灣原生種、越南種的 1 倍以上,是台灣種植木鱉果很大的優勢。

木鱉果果肉、風味

早期國內大多種植「越南種」的木虌果,且因果肉的風味不佳,因此不吃果肉,單取木鱉果的果油,其餘部分便廢棄不用;但經改良後的「台東 1 號」果肉風味好,入菜也沒有酸澀味,用來料理雞湯、燉飯、增添食物物色澤都很方便,假種皮亦可用於調製果汁、果醬及冰棒等,用途多元。

小結

透過台灣進步的農育技術,木鱉果的品質有顯著的提升,從果實大小、外觀到風味口感及產量都有所改善,使農民得到更多的收成,也提升木鱉果在台灣市場上的競爭力,希望透過政府、農民的努力,可以讓更多人認識「木鱉果」,進而食用木鱉果,領略木鱉果對健康的益處。